17年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自杀:遗书中谈到女导师让人听了害怕

  行业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07 14:32

  ( 原创声明: 本文系真实新闻案件;部分内容来源官方媒体,因涉及隐私,人名部分为化名,图片均源自网络;中国青年报《寒门博士之死》)

  金年会

  家里除了杨宝德,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,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肩头。

  邻居们看到了,总会夸上一句:“这孩子又聪明又勤奋,一看就是个读书的料。”

  杨宝德却没有丝毫懈怠,他知道只有不断向前,才能给家里争光,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。大学期间杨宝德学习刻苦,还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,就想着尽量不给家里增添负担。

  可她偏偏就被杨宝德的上进心和朴实打动了,两人很快熟悉起来,渐渐地发展成了恋人关系。

  吴梦性格乐观,总是给杨宝德支持和鼓励,这也成了杨宝德不断努力的一大动力。

  本科毕业后杨宝德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硕博连读,这又一次让全家人感到骄傲。

  他拖着行李箱,第一次站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大门口,抬头看着那几个大字,心里热乎劲儿直往上冒,闪过一个念头:“终于到这一步了。”

  到了宿舍他连歇脚都顾不上,立马给家里打了个电话:“爸,妈,我到了!学校特别大,比咱村那学校大得多!导师也厉害得很,听说她的学生好多都发表了国际论文。”

  导师周筠站在讲台上,手里拿着一堆学生论文,语气不疾不徐地说:“我们实验室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做出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。希望大家珍惜机会。”

  这话一出口杨宝德心里既紧张又充满干劲,他暗暗给自己打气:“再难也得顶住,不能让人小看咱。”

  晚上杨宝德坐在床边给吴梦打电话,语气里满是兴奋:“梦梦,你知道吗?导师说以后可能还有机会出国参加学术交流,我感觉离我们的计划又近了一步!”

  电话那头的吴梦笑着回应:“那你得加油哦,等你站稳脚跟,我们一起实现梦想。”

  每次翻到上面写的计划,像是“出国留学”“一起看北极光”“在国际会议上发言”,他都觉得心里特别踏实。

  第一次组会时周教授在白板上列了一堆研究方向,语气严肃却又充满期待:“这个课题难度很大,但做好了,是可以发顶刊的。希望你们尽快跟上节奏,别掉队。”

  实验室的灯又一次亮到了深夜,杨宝德盯着屏幕上那失败的数据,脑海一片空白。

  电话接通时他声音很低,带着绝望:“梦梦,我真的快撑不住了,觉得自己一点用都没有。”吴梦的声音温柔又坚定:“宝德,不要这么想,你很努力,我都看在眼里。你答应过我们要一起实现梦想的,别放弃,求求你。”

  那一晚吴梦的话让杨宝德的心里多了一丝暖意,可他还是挂了电话,把手机调成了静音。

  他一个人坐在实验室的角落,回想着这些年来的付出和那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压力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

 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在黑暗中飞行的鸟,虽然眼里有光,却怎么也照不亮心底的黑暗。

  吴梦拨打报警电话的第二天,警方在学校附近的一条河流中发现了杨宝德的遗体。

  那是一片少有人至的河滩,河水幽深又寒冷,周围的树影在风中摇曳,显得格外阴森。

  经过附近居民的报告和警方的搜寻,他们在河岸边发现了一双鞋子和一封简短的遗书,被一块石头压着。

  遗书上的字迹清晰却又充满绝望:“对不起,爸妈,对不起,梦梦。我努力过了,但真的走不下去了。”

  她跪在地上,声音都哭哑了:“宝德,你为什么……为什么要一个人承受这一切!”

  在他留在宿舍的物品中,她发现了一些笔记本和散乱的文件,还有一支不起眼的录音笔静静地躺在书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