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 500 捞手机没捞到隔天发现手机定位在商场

  行业动态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13 13:38

  

花 500 捞手机没捞到隔天发现手机定位在商场

  近日,南京市民杨先生遭遇了一件蹊跷事:花费 500 元聘请打捞队打捞落水手机,结果一无所获,然而隔天手机定位却显示在附近商场内。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同时也暴露出民间打捞服务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。

  4 月 11 日晚,杨先生在南京鼓楼区宝塔桥附近钓鱼时,不慎将价值 5000 元的苹果 16 手机掉入河中。自行打捞无果后,12 日晚,他通过手机软件联系到一支打捞队。双方约定,若打捞队成功捞起手机,杨先生支付 1000 元;若打捞失败,则支付 500 元。当晚,打捞师傅身着潜水装备下水搜寻,一番努力后,师傅表示未能找到手机。随后,师傅提出若要深入淤泥摸索,需加价至 2000 元,杨先生认为价格过高且不确定能否成功打捞,拒绝了这一要求,并按约定支付 500 元后离开。

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第二天,杨先生通过手机定位发现,设备竟出现在附近的大观天地商场,而该商场内有多家手机回收店铺。杨先生前往商场询问,店家均表示未回收过他的手机。无奈之下,杨先生选择报警,但警方以 “证据不足” 且手机属遗失而非被盗为由,未予立案。

  杨先生怀疑打捞队隐瞒真相,认为手机可能被捞起后转卖。但打捞队合伙人坚决否认这一说法,并解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释称,事发河床存在大量黏土和金属物质,干扰了金属探测器的使用,导致搜寻难度加大,因此提出加价方案。同时,合伙人还表示,由于杨先生在网上发帖 “避雷”,打捞队业务受到严重影响,如今已难以接到新订单。此外,合伙人提到,因距离事发地较远,当天未跟随打捞师傅前往现场,行车记录仪数据已被覆盖,且商场监控也未调取,导致无法自证清白。

  通讯专家分析认为,即使手机落水,在具备防水功能的情况下,通常仍可运行一段时间并保持定位准确,定位因陷入淤泥或遭遇干扰而 “漂移” 至商场的可能性极低,手机被人为转移的概率更大。

  此事件不仅让杨先生与打捞队陷入纠纷,也引发公众对民间打捞服务行业的诸多质疑。有网友指出,部分打捞队采用 “捞不到也收费” 的模式,存在收费不合理现象;同时,由于该行业缺乏有效监管,消费者通过线下交易难以维权或给予差评,导致行业乱象丛生,甚至有传言称存在 “捞而不报”、转卖物品牟利的潜规则。

  目前,杨先生的手机下落仍无定论,事件真相扑朔迷离。这一事件提醒广大消费者,在选择民间打捞服务时需谨慎,应尽量通过正规平台交易,明确收费标准并保留好相关沟通记录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同时,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民间打捞服务行业的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,填补行业监管空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