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商业卫星于当日拍到朝鲜清津港上空有诸多气球飘浮,而气球正下方,一艘大型军舰赫然翻覆,船底朝天。
截至5月26日,事发已至第5日,朝鲜海军崔贤级驱逐舰2号舰的舰艏依旧未能脱离船台,且救援工作的开展方式令人匪夷所思。
2025年5月25日,商业卫星镜头下的朝鲜清津造船厂,一幕堪称魔幻的景象让人大跌眼镜:一大堆气球,晃晃悠悠地漂浮在一艘翻了个底朝天的军舰上方。
这艘倒霉的军舰,正是朝鲜海军寄予厚望的“崔贤”级二号舰,一艘崭新的五千吨级驱逐舰。
四天前,也就是5月21号,它本该风风光光地下水,结果不知怎地,一头栽进了水里,一半泡着,舰艏还尴尬地卡在船台上,动弹不得。
这已经是事故第五天了,救援工作瞧着可不怎么顺利。朝鲜官方倒是嘴硬,事发后立马安抚民心,说船没事儿,就是进水了点儿,两三天就能扶正,十天就能修好。
可卫星照片明明白白地显示,那艘五千吨的驱逐舰依旧侧躺在水里。周围倒是多了二十来个浮筏浮筒,屁股后头也跟了两艘小不点儿的起重船,但瞅着架势,离脱困还远着呢。连接船和岸的钢索已经拆了,看样子是想用三艘驳船先把船头从船台上拽下来,再想辙。
这艘驱逐舰下水,用的是老掉牙的“侧滑重力下水”法。行家们扒拉了一下,估计是滑轨出了毛病,或者指挥的人瞎指挥,再不然就是船太大,老滑道上跑太快没刹住车。也有说法是潮水还没涨到位就急着下水,结果船头翘太早,船尾在浅滩上搁住了,一失衡,就这么翻了。
更要命的是,有调查说,海水是从船屁股那儿的逃生通道灌进去的,这设计缺陷可就大了去了。
这艘船,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可是宝贝得不得了,亲自参加了下水仪式,还给舰尾的崔贤元帅铜像揭了幕,把它当成“国威工程”和海军现代化的脸面,结果颜面全无。
据说金正恩气得脸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都绿了,当场拍桌子下了死命令:十二天内,必须把船给我捞起来扶正,不然相关人等统统严办!
联合调查组也火速派了过去,势要查个水落石出。可朝鲜那旮旯,大型专业打捞设备缺得厉害,情急之下,现场居然搞起了“气球大法”,用一堆气球来帮忙,这招被看热闹的戏称为“印度式打捞”。
你还别说,印度海军真用气球捞起过掉水里十多米的飞机。理论上,要让五千吨的船浮起来,怎么也得四百个直径三五十米的大氦气球。但现场那些气球,个头小不说,数量也差得远,能顶多大用,谁心里都没底。
有人猜,朝鲜可能是想用气球在船两边造点不平衡的力,帮着船翻个身,同时让船尾先浮起来,再用浮吊船吊着船头,拖船拉到深水区慢慢扶正。当然,也有人觉得,这些气球八成就是挂伪装网用的,糊弄糊弄天上的卫星,别老盯着看。
朝鲜海军那点家当,一直挺寒酸的。主力舰艇不是老爷船就是小舢板,比如那排水量才一千六百吨的“罗津”级护卫舰,放现在顶多算个大号巡逻艇。
“崔贤”级驱逐舰的出现,那可是朝鲜海军装备升级的里程碑,意味着他们也想玩玩垂直发射系统这些时髦玩意儿,搞点大型水面战舰撑场面。这一翻,可把这雄心壮志给浇了个透心凉。
这“气球大法”怎么看都不像是会管用的样子,所以外界都在疑惑,为什么朝鲜不向隔壁的中国求援呢?
要说海上打捞,中国那可是行家里手,技术、经验、装备,样样顶尖。当年韩国“世越号”那么大的船,说捞就捞起来了。
中国手里有“振华30号”这种能吊一万两千吨的巨无霸,还有“三航翔安号”这种五千吨级的大家伙,对付“崔贤”这情况,简直是小菜一碟。真要中国出手,专业的队伍加上牛掰的设备,几个小时把船扶正不是梦,二十四小时内就能查清伤势,开始修理。
可直到现在,朝鲜那边也没半点想找外援的意思。这可能跟他们一直强调的“自主国防”有关,总觉得自家事得自家解决,丢不起那人。
也可能是怕船上的武器系统、电子设备这些军事秘密,万一让外人瞧见了,那可就麻烦了。这面子和里子,孰轻孰重,最终还是要朝鲜自己做决定。。
这次翻船事件,可不光是丢人现眼那么简单。它明晃晃地暴露了朝鲜在造大船、尤其是下水作业这块儿,技术可能真不咋地,应急金年会股份有限公司处理能力也够呛。
更深一层看,这简直是朝鲜海军现代化路上困境重重的一个缩影。缺资源,技术又相对封闭,新装备好不容易搞出来了,跟作战体系、人员训练、后勤保障能不能对上榫,都是大问号。
再加上国际社会那层层叠叠的制裁,朝鲜想发展海军,特别是鼓捣大型水面舰艇,简直是难于上青天。
有明白人就说了,与其不惜血本地砸钱造大船,还不如实际点,多发展些中小型舰艇,搞搞导弹快艇、特种潜艇、无人作战平台这些“非对称”家伙,把家门口的区域拒止能力先搞扎实了再说。
眼下,这艘在水里泡着的“崔贤”二号舰,不仅是对朝鲜工程技术和应急反应的一次大考。全世界的军事爱好者、情报分析师,估计都搬着小板凳,等着看清津港这出“打捞记”怎么收场。
不管最后结果如何,这艘驱逐舰的悲催命运,都注定要在朝鲜海军的发展史上,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或许,这次惨痛的教训,也能让朝鲜对其未来的建军思路,多一些冷静和务实的思考。
朝鲜拘留3名新建驱逐舰“重大事故”责任人 修复计划曝光——上游新闻2025-05-25